那一天,原本 30 分鐘的回家路程,我花了 3小時。
住在墨爾本近郊的我最常使用的交通方式就是搭乘火車,前往 CBD 市區的車程大約 30 分鐘,以澳洲來說算是很近的距離。
那天跟朋友約在市區的台灣餐廳吃飯(很道地!推!),結束後約晚間 8 點與要搭乘火車的友人 N (以下簡稱 N )一同前往火車站搭車,直到 N 要換乘的 R 站到了,卻聽到廣播說由於下一站的某些交通因素,將在此站停留約 20 分鐘的時間,因為 N 正在分享職場鬼故事,於是決定與我一起等候並在下一站轉乘。
時間就這樣在 N 的故事中飛逝,廣播聲再起時我們才發現已經過了 30 分鐘,而廣播仍舊重複著一樣的狀況描述,但等候時間卻變成了 40 分鐘,此時大約晚上 9 點,N 決定出站搭乘其他交通工具回家,但住在近郊的我,其他選擇動輒 50 分鐘起跳,於是只好繼續等候。
沒想到在 N 下車沒多久後,廣播公告由於交通因素目前不確定何時能排除,建議所有乘客換乘其他路線。
於是我跟若干等候的人們,魚貫走出車廂,聽著站務人員的說明。
現在有兩個選項,一是搭乘另一月台的火車路線到較遠的車站,接著換乘電車到目的地;二是出站搭乘巴士,也會接送大家到能接近的電車站。
因為不想再花時間等火車,於是大部分的人選擇第二種方式,但走出站外卻找不到巴士站牌,詢問站務人員也無法描述具體的地點與時間,於是我們這些等候的人再度走回月台,只好搭乘另一個火車路線。
不確定在寒風中等多久,當火車進站時大家緩慢踏入車廂,車廂內的面孔安靜且疲憊,我只希望能依照站務人員的指示,踏上回家的路途。
終於,我們抵達了站務人員告知的換車地點,下車後盲目地跟著人龍走過漆黑又漫長的路線來到月台外,沒想到等著我們的只有一片漆黑與一隻負鼠。

車站位於廣袤的公園旁,路燈唏噓、人煙罕至,連月台都小小一個,說好的電車連個影子都沒有,附近甚至沒有任何電車必備的軌道。再三與站務人員確認,沒有任何接駁的方式,他們也沒有得知任何相關資訊。此時我的手機電量已低於警戒線, Google 地圖顯示我們與電車站的距離是步行 16 分鐘,而這個時候是晚上 10 點。
身為一個初來乍到的人,我沒有勇氣在大半夜(就澳洲時間而言)獨自走過沒有街燈、沒有店家,甚至連路過的車子都屈指可數的路線到電車站,於是我盲目地跟著大家一起等,等著不知道什麼會發生。
到了約 10:25 ,站務人員終於廣播,為我們的下一步指路:相關單位已經準備好接駁方式,但我們必須再搭火車回到 R 站。
晴天霹靂!不願意返回原點,我下定決心求救室友並鼓起勇氣走向那條黑暗、看不到前方的路線,往電車站的方向前進。度過了 16 分鐘提心吊膽的路程,終於來到電車站,空蕩的街道上只有我與路燈。
最終,同居人跟電車同時到站,這趟回家的路,花了 3 小時。

/
不得不佩服這期間所有相關人等的淡然。
在模糊不明的等待期間,乘客多數冷靜詢問與釐清選項有哪些,只有一兩個人詢問時語帶抱怨,站務人員也只是淡淡的說:我們獲得的資訊都已經告知了,對於重複的站點詢問,站務人員很有耐心且不厭其煩地回答相同問題。
整個過程中,沒有人爭吵、推擠或咆哮工作人員,或許略帶一些無奈,但大部分人都還是維持著基本禮儀,上下車的速度甚至比台北捷運的路人緩慢(哈)。
希望有天,我也能這麼淡漠自然的承接著生活中的一切。